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郑国为裁汰冗官,将中书舍人和门下给事中合而为一,称为“中书舍人”
,职责却是既为中书省草拟诏书,又为门下省批驳诏敕。
只要崔言拟了这道敕令,便代表门下省对这份敕令已无异议,同意属印。
按郑国官场规矩,门下侍郎一般是不会对给事中同意属印的诏敕再提反对意见的。
方旭在瞬息之间想到这个办法。
此时只要崔言答应拟敕,按惯例袁端便不会再说话了。
崔言一边看奏疏,一边听方旭吩咐,待方旭说完也已看完了奏疏,也明白了个中缘由,当即躬身答道:“回禀方相公,崔言不敢奉命。
台谏官员不得因言获罪乃是祖制,崔言不敢有违,请相公收回成命。”
方旭的脸已完全沉了下来,四位中书舍人位份虽不分先后,然因崔言入政事堂最早,做事最勤勉,各衙署政事也是崔言最精熟,早已隐然以崔言为首,此时崔言不肯奉命拟敕,便是再召其他三人也是白说无异。
方旭知道此事已无改变可能,呛声道:“好好好,异日朝中有妄论大臣之事,以风言加罪重臣之时,致国家危,社稷亡之日便是公等之罪。
难道史书中便不会写上这一笔么?”
姚礼的奏疏被驳回,并加以申饬,这于御史言官而言乃是常事,朝中并无人以为意。
但三日之后,姚礼又上了一份奏疏,与上一份并无大异,仍是弹劾徐云十宗大罪,更言道:当今天下各国皆是武将肇始,若不论处徐某之罪,异日恐有操莽之祸。
方旭拿着姚礼的奏疏对袁端道:“宜直,此等事,便是不惩戒其之果,如此冥顽不灵之人,岂能任台谏之职。”
袁端道:“青篱公,‘闭塞言路’这四字考语不是你我能担得起的。
况天下人言汹汹,又岂是可以封得住的?因势利导方是疏通之道。
徐少保崖岸高洁,不如朝议此事,徐少保也好自证清白。”
方旭摇头道:“不可不可。
仅凭这区区八品末员的一份奏疏,便要国家元勋,一品大员于朝堂之上自证清白,我大郑朝堂岂不颜面无存。
不如驳斥下去,将这姚某调离台谏,外放为官也便罢了。”
郑国惯例,都中官员外放地方官,便是不降品级平调,也视为贬黜。
袁端道:“这岂非亦是因言获罪。
其时朝中言论纷纷,只恐政事堂也压不住了。”
方旭连连摇头:“那宜直说该如何处置。”
袁端沉吟道:“此事若要大事化小,只怕不易,不若具折上奏,请圣上定夺。”
方旭最不愿的便是上奏郑帝,但细思也没有好法子,上奏已是唯一出路,只得道:“便是上奏圣上,也要我等有一个建议才是。
那便如此,将姚某调任秘书丞,如何?”
左右正言是正八品,秘书丞也是正八品都官,这就是平调了。
只是台谏官员品级虽低,位份却尊,秘书丞却只是管理书卷的闲差罢了,这样虽无贬谪之名,却有贬谪之实。
袁端提议上奏的本意是不论郑帝怎样处理,都由郑帝担着,可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若是郑帝不做更改便照准了,这骂名却还是政事堂来背。
袁端思来想去,不知方旭是何意,但上奏之说是自己提的,按例上奏之事该由宰相提出建议,自己再无理由反对,也只得如此了。
果如所料,郑帝批复的奏疏上只有一个鲜红的“准”
字。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精神发疯文学,没有原型,没有原型,没有原型(讲三遍),请不要在评论区提真人哦。金手指奇大,cp沈天青。日六,防盗八十,上午十一点更新江繁星八岁时候看见律政电视剧里的帅哥美女环游世界谈恋爱...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