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先提一下刘邦,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以布衣之身,问鼎皇位,成就霸业。
刘邦不同于项羽,西楚霸王项羽反秦后,继续做了旧秩序的维持者,企图天下回到战国时的诸侯国林立状态。
但问题频出:诸侯王并不安于划分好的领土,今天你抢我几座城池,明天我杀掉诸侯王自立,征伐不断,民不聊生,项羽日常就是拉架维护秩序。
这里也不得不说,吕雉和刘邦真是始皇帝的好继承人,都是向着建设一个中央统一王朝去努力的。
】
大秦
听见‘始皇帝的好继承人’几个字,嬴政沉默,嬴政微笑,嬴政对着身后主张分封制的大臣说,“众卿以为如何?尔等王公贵族,比不上一介布衣之身有远见。”
主张分封制的大臣哑口无言,他们说不出话来,根据天幕所说,主张分封的项羽失败了,主张中央统一的刘邦成功了,难道真的是他们错了?
同样深思的还有扶苏,但也有高兴的人,比如李斯,他与陛下的政见一致!
嬴政现在气消了一点,纵然得知了大秦覆灭这件事让他生气,但他不会被愤怒冲昏头脑,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结局。
他现在考虑不杀吕雉和刘邦两人了,如果她们二人能为自己所用,那再好不过。
【分封制肯定是不行了,但那个年代,中央没有办法管控到全国各地,前面还有个步子迈太大,灭亡的秦朝的失败例子,直接取消分封也不行。
所以,汉朝成立之初,施行的是郡国并行。
但是,问题来了。
在刘邦封出去的诸侯王中,有七位是在楚汉争霸时,刘邦不想封,但不得不封的异姓王,分别是:梁王彭越、楚王韩信、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儿子张敖继赵王位)、长沙王吴芮。
这七个人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尤其是韩信功劳最大,汉初三大功臣之一。
但实际上,这七个人拥兵自重,在自己的封国内有很大自主权,军政独立,是国中国,对刘邦不是很心悦诚服,影响中央集权的稳定性。
比如,梁王彭越婉拒刘邦率兵支援的命令,只派遣部下将领支援;韩王信居然投降匈奴,一起打汉朝;燕王臧荼和淮南王英布直接造反。
所有异姓王,在史料中都有过他们具备造反条件,或是有臣下建议造反的字句,这个是真是假不知道,但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而且,刘邦实际控制的只有15个郡,全国大片地方都归诸侯王管辖,诸侯王的封地还比刘邦控制的郡更富裕。
总之,刘邦想维护汉朝统一稳定,就必须解决这些异姓王的威胁。
】
大秦,嬴政陷入沉思,秦朝步子太大?中央没有办法管控到全国各地?
是了,就因为政令无法快速下达,他不得不巡游各地,镇压反叛,而且他每日批阅的奏章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
这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好像很不错,换言之,就是先施行郡国并行,稳住中央政权,然后再逐个击破?
【前202年,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
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1
前201年,信(韩王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2
是的,还有个叛国的,韩王信直接带着匈奴一起打汉朝,刘邦去平乱时中计被匈奴围困,史称白登之围。
后来韩王信再次和匈奴一起打汉朝,最终兵败身死。
前198年,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被牵连下狱,因张敖是鲁元公主丈夫,吕雉为其求情,再加上张敖部下死保,张敖免死,被降为宣平侯。
前197年,彭越经调查有谋反迹象,于是刘邦计废梁王彭越为庶人,流放蜀地。
彭越流放途中遇见吕雉,自言无罪,希望回到故乡。
吕雉计杀彭越。
3
这里彭越死的不冤。
第一,彭越说自己无罪,但是他真的无罪吗?刘邦让他率兵支援,他不听调令,俨然不把汉朝和刘邦放在眼里。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