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一章齐心协力刘单向诸葛亮贺喜道:“恭贺相父。”
李严也对诸葛亮说:“恭喜丞相了。”
诸葛亮笑着说:“谢陛下,谢正方了。”
刘单笑道:“今年真不错,朕的星彩有孕,婶婶也有身孕了,真是双喜临门。
只是星彩和婶婶都不能去训练营了,大汉巾帼的训练要打折扣了,哈哈。”
李严不明所以,问道:“什么是大汉巾帼?”
诸葛亮说:“陛下特旨在成都以西的骑兵训练场设立了一支全由女子担任的骑兵队伍,取名大汉巾帼,人数控制在五百人以内。
这支队伍的训练者、领导者全部都是女子。
比如领导者便是当今皇后娘娘,军师是贱内黄月英。”
李严说:“陛下不拘一格,思路新颖,臣实在佩服极了。”
刘单说:“朕一直以为女子未必就不如男,就比如朕的贵妃关银屏,朕和她比试过武艺,朕输了。
在将来北伐中原时这支队伍或许将成为我大汉的一把利剑。”
李严说:“请陛下准许臣将来在北伐中领兵出战。”
刘单笑道:“朕也有此意,所以请正方大人前来商议。”
李严闻言大喜,说道:“陛下所言当真?”
刘单说:“君无戏言,不过眼下有件要紧的事需要借助正方大人。”
李严问道:“陛下请讲。”
刘单说:“还是请相父讲吧。”
诸葛亮说道:“正方,当初先帝入蜀时立了大功的共有三人,分别是张松、法正和孟达。
后来张松不幸被刘璋杀害,法正随先帝在身边为谋主。
汉中平定后,先帝让刘封和孟达共同领兵趁势收复了上庸等三郡,你知道这三郡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东达襄阳,北接长安,真真时战略要地。
不想后来刘封和孟达二人不和,孟达投降曹丕,刘封兵败回到成都,上庸三郡复失。”
李严说:“这段往事臣都知晓,孟达投降后,曹丕对待他很礼遇。”
诸葛亮说:“是的,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曹丕已亡,曹睿对待孟达不可能像曹丕一斑,孟达是降将心里肯定不安,若此时我们加以劝降说不定孟达会重新回归我大汉也未可知。”
李严想了会说道:“丞相所言极是,臣和孟达私交甚厚,臣可经常写书信给他试探试探。”
刘单笑着说:“朕正是这个意思,但这事的火候十分重要,朕以为此事只有正方大人才能做成。”
李严说:“陛下谬赞,臣必当勉力为之。”
诸葛亮说:“假设孟达如果真的有意归降,臣以为因其地距离曹魏宛城等地过近,凭他的能力原本也是能守卫的了的,可惜他性格狭隘不能容人,又刚愎自用,臣恐会有萧墙之祸。
所以,孟达如果归降了就请正方立即赶往上庸等地做主将。”
诸葛亮喝了口茶后接着说:“正方前去有很多好处。
其一,你与孟达的关系他不会对你过多疑虑;其二,上庸等地驻军三万,若能归降对于我朝而言有百利无一害;其三,以正方之能守御上庸绝无问题,若到时候我军主力出汉中北伐,正方再领上庸人马出击宛城、长安,先帝及我等复兴汉室的夙愿真的将实现了。”
李严感慨万千:“孔明啊孔明,你实在是睿智,我先前对你还有点不服气,今日听了你的一番谋划这才知道当初先帝为什么会三顾茅庐请你出山的原因。
为了我们共同复兴大汉的夙愿,当着陛下的面,我李严对天盟誓,必当与孔明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以报先帝知遇之恩,陛下信任之重。”
说完,跪了下来流泪不止。
诸葛亮见状也跪了下来,思想前事,历历在目,说道:“臣诸葛亮受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必当和正方一斑竭尽心力,复兴汉室。”
也激动的流下了热泪。
刘单说:“朕何其有幸能有你们这二位贤臣辅佐,朕又怎敢不尽心竭力与卿等共谋大业?刘禅在此谢谢二位了。”
说完,刘单朝诸葛亮、李严跪了下来。
自此,君臣彻底齐心协力,刘单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诸葛亮和李严的历史,也改变了三国的历史。
:()回到三国做皇帝:我刘禅称霸世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