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孔子在洛国学宫多年,尤其是老子渐渐隐退,他就一直担任学宫祭酒,算是深受洛氏恩惠。
见到孔子来了,洛辞强行起身行礼道:“仲尼公,孤有一事相求,所以劳烦太子将您请来。”
孔子连忙回礼道:“国君言重,这些年多亏您的照顾,才有门徒的兴盛,有何事您且说吧。”
洛辞仿佛回忆着什么,缓缓道:“您知道洛氏的典籍之中有一书,名为《洛宫春秋》,是先祖明公所做。”
孔子有些激动起来,他最推崇的圣人是素王,素王所著典籍精妙而博大,但是非常繁杂,他学习最多的反而是洛明公洛休。
洛休所作的《洛语》在学宫之中、天下之间传播的很广,但是《洛宫春秋》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的有名。
但是孔子对这部书极为推崇,其中微言大义,字字褒贬,每每读起都让他如痴如醉。
“《洛宫春秋》记述了从武王到懿王薨之间,两百多年的洛国历史。
其中以洛国的视角记述了整个邦周的大事,书中微言大义,句句蕴含褒贬之意,但又能如实记史。
洛国公室称之为‘春秋笔法’!
不论是作这部经典,还是读这部经典,都需要极高的学术修养。
仲尼公,这部经典的价值极高,先祖编纂之时,字字斟酌,但反而大义隐晦,这些年洛氏子弟不断对此书阐述,每每十余字便能著出一篇雄文。”
对于洛辞所言,孔子深以为然,以他的智慧才能,读这部书也要细细读来,才能感受到明公隐藏在其中的深意。
洛辞说到这里,孔子以为洛辞是希望他能做一部《洛宫春秋集注》来阐释其中的道理,降低这部书的阅读门槛,让天下更多的人注视到这本书,这也正是他想要做的。
只听洛辞叹道:“懿王之后,僖王即位,那段历史太过晦暗,先祖也曾经因为此事……
先祖明公不愿意作之后的史册,但青史昭昭,这是诸夏流传后世的宝藏,现在距离僖王也已经两百多年了,该是重启这一段史实的修编。
先祖明公薨后,洛氏子孙不肖,再也没有出现过他老人家那样的天纵之才,只能为《洛宫春秋》作阐释,想要新编纂那样的巨著却是有心无力。
仲尼公您是精擅王道周礼的圣人,孤曾经见您作过的经典,其中意味深长,想必可以作这两百多年史书的编纂。
洛氏有王室正史、列国史书基本上都不缺,随您挑选,希望能够为《洛宫春秋》作续。
先祖所做便称为《洛宫春秋·执政》,您所编写的便称之为《洛宫春秋·尊王》,两篇合一,教导后人,这是孤所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
这种按照已经具有的历史,重新编纂,还要用一两个字对某一件事表达态度,如果是一两件事还好,但整整两百多年的历史都要一以贯之,这对编写者的能力考验是极高的。
洛国公室一直都希望能作出一部不逊色于先祖的经典,毕竟续写的太差,甚至会影响到先祖的风评。
于是一直等到了孔子这位精擅王道周礼、学术修养还极高的圣人出世,这部书的编纂终于可以开始启动。
洛辞竟然试图让他来续写《洛宫春秋》!
以孔子如此淡然的心智都有些发愣,他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件事,洛国公室竟然会将此事交付到他的手中!
著史是一项荣耀且尊贵的权力!
笔刀之下,千秋功过,尽在掌中。
孔子本来就想要仿照《洛宫春秋》,以洛国的史书为蓝本,对僖王践踏宗法以来的邦周历史进行一遍梳理,表达自己对如今这个纷乱世道的评判。
但一直以来都不知道要如何开口,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一个不慎,甚至会影响到洛明公的声誉。
但是现在洛辞直接从洛国官方将这个权力交给他,这是极高的信任。
lt;div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