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而躺在那里等待官府救济,要么躺成了刁民懒民,要么最后成了饿民蔽民。”
“所以,我才提出,救民莫若导民。
我们应该把手头最宝贵的救济财物,投放在可以引导灾民自救的地方,又或者是在过去很难召集人手所做的事情上面。
譬如修坝、筑堤、铺路、盖房等等。
在南城外的那些人,学生只是告诉他们,躺在那里吃救济粮,又稀又少又吃不饱,而且随时都会没有。
但是如果去水泥作坊做工呢,自己的一日三餐可以吃饱,下了工还可以拿到余钱买些米粮养活家里的妻小。
这两个选择由他们自己来选,自然就很少会有继续躺在那里的了。”
金宇若有所思地问:“那么,秦承务觉得,南城外的这种方法可否推广到北城、东城?”
“既不可,也可!”
“此话怎讲?”
“所谓不可,是因为在之前疏导城南的灾民就有数百人之多,我高邮水泥会社目前只有十二处窑房,容纳之力已到极限,又怎能应付接下来的城北、城东两处?而所谓可,是指以军府之力,视高邮辖境,嗷嗷待工之处何止十几处,可用来疏导灾民去处的地方处处皆是。”
毛滂还是有点犹豫:“秦小友所言的‘以工代赈’,本官听了也甚为认可。
只是此等做法,向来没有常例,只怕众官僚推行不下去。”
“谁说没有常例呢?”
秦刚笑笑,这些日子,他在秦家庄睡足轩中把那些书也翻阅得差不多,关于过去一些典籍中有关赈灾方面的策略他也看过了不少,“《晏子春秋》就有记载,齐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趣。
三年台成,而民振。
故上悦乎游,民足乎食。
’这便是最好的例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本朝仁宗时范文正公就曾提出:‘荒歉之岁,日以五升,召民为役,因而赈济,一月而罢,用米万五千石耳。
’但这些米谷发出后获得的收益,又岂是赈灾时单纯蠲发所能相比?‘募民兴利’,‘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
秦刚又是一通侃侃而谈,说得毛滂、金宇二人是心悦诚服。
毛滂不由地感叹道:“若不是秦小友今年才十七岁,本官定将向朝中举荐为衙前幕官,如能得小友之襄力,这高邮军之政事又岂不得清明!”
毛滂的这番感慨是针对在神宗年间修改过的任官之法。
由于大宋开国百年之后,越来越多的高官都可通过荫补子孙的政策,让自己许多尚还年幼的子弟就能得到官身。
但是给他们发发俸禄也就算了,如果再给他们差遣实职做具体事情的话,免不得会闹出笑话、闹出乱子。
所以,便有了之后的规定,凡是未通过科举进士得到的官身,如果年龄不到二十五岁,将不会得到差遣任实职。
特殊情况必须要请皇帝下特旨批复。
所以,之前政事堂给秦刚奖赏了一个从九品的承务郎,但是并没有给予差遣,也是因为他的年龄所限。
包括这次毛滂再次以“牛痘克制天花”
之事为秦刚再次请功,即使再来封赏,也是只可能升一升官阶,同样不会有任何实质的差遣。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