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新文学运动三杰的带动下,土耳其涌现出一大批剧作家。
不管是从形式,还是从主题、格调等方面来看,他们的各类文学作品均呈现出欧洲戏剧的明显风格。
纳齐姆·希克梅特
现代诗歌的奠基者
“不,亲爱的,这绝不是空谈我像一粒子弹穿过十年监狱的岁月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是老了一点吧但依旧是那颗心,依旧是那颗头颅”
——时隔半个多世纪,再读希克梅特的诗句,仍然感觉他的那颗子弹似能穿透岁月,射中所有人的心灵。
◎诗歌先行者
希克梅特全名纳齐姆·希克梅特·冉,1902年出生在萨洛尼卡的一个贵族官僚家庭,后来全家迁居土耳其故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14岁时,他为海员们写下一首诗歌,得到当时海军部长的赞扬,并获邀进入海军学校。
1921年,伊斯坦布尔处于外队占领之下,希克梅特与许多爱国诗人前往安卡拉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写下不少反响巨大的诗歌。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特意召见了他们,说:“现在一些青年走上写内容空洞的所谓现代诗的歧途,我建议你们写目的明确的诗歌。”
当年,希克梅特前往苏联。
在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影响下,开始转向自由诗体的创作。
土耳其共和国刚刚成立,文学创作渐渐复苏,涌现出一批思维活跃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写下大量诗歌作品的希克梅特成为该群体的先行者。
回国以后,这位诗人因创办一份左派杂志而被捕,后又逃至苏联。
等到土耳其全国大赦,他再次回到祖国,但在其后的十年里一直处于监控或牢狱之中。
艰难的岁月里,诗人仍然坚持出版了9本诗集。
1938~1950年间,希克梅特继续在土耳其和苏联两国之间辗转。
1951年,他因定居莫斯科被土耳其政府以“叛国罪”
开除国籍。
1959年,诗人加入了波兰国籍,4年后于莫斯科病故。
从1924年到1950年,希克梅特11次遭到起诉并多次被判刑,在土耳其境内度过了大约17年的牢狱生涯。
◎被解禁的作品
希克梅特的许多诗歌作品都收录在《八百三十五行》《1+1=1》《已经三个了》《沉默的城市》等诗集中。
这些诗歌真切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号召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建设新生活而坚持斗争。
在20世纪30年代那段艰难时期,他写下长诗《致塔兰塔·巴布的信》和政论《德国法西斯主义与种族论》。
入狱期间,他的作品《我的同胞们的群像》生动刻画出土耳其农民、工人、地主、资本家、政客和作家等人物形象。
此外,他还写过不少剧本与小说,比如《被遗忘的人》《土耳其故事》《罗曼蒂克》等。
纵观以上作品可以看出,希克梅特的作品从抒发个人感慨慢慢转向现实主义,具有直触社会现实的鲜明思想性,因此他本人在土耳其国内被视为“现代诗歌的奠基者”
。
更可贵的是,希克梅特在诗歌中引入口语和自由诗,使其意象丰富,感染力极强,彻底革新了土耳其的诗歌传统。
1965年,他的作品在国内开始解禁,仅在一年之中便出版了20多部新旧作品。
这些作品后来获得列宁国际和平奖等多个奖项,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广泛流传。
进入新世纪,希克梅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多的承认和爱戴,50万土耳其人签名请愿要求为他恢复国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宣布将2002年定为“希克梅特年”
。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