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三、南派小说的美学价值南派小说多以盗墓、战争、探险为题材,以鬼神、人性为描写对象,其对丑的描摹,远大于对美的刻画,也正因如此,南派小说作品在审美倾向问题上备受争议,其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文本接收者之价值观的影响,亦成为评判这一文学流派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第二章中,以南派小说的创作风格及特点为媒介,本文已对该流派作品在“美的刻画”
层面的美学价值作出了一定的阐释,故本章将着眼于南派小说中“丑的描摹”
,对其“是否具有美学价值、具有怎样的美学价值”
这一争议点作出分析与论述,以探究其化“现实丑”
为“艺术美”
的可能性。
(一)审丑的美学意义与范畴忒耳西忒斯是特洛伊城最丑的人;伊索有着突出的额骨与夸张的朝天鼻;苏格拉底更是被柏拉图评价为雕刻店里的席林,“‘美’字的相反字是‘不美’,‘不美’却不一定就是‘丑’[27]”
。
西方哲学家将丑的历史加以分类,得出了与“美”
类似的三种层次:丑本身,形式上的丑和艺术上的丑。
丑本身即会无关利害地引发人们不快的个体事物,如排泄物和腐烂的尸体;形式上的丑则是一个整体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够均衡,因而引发人们的不快。
而对于艺术上的丑,莱辛曾在《拉奥孔》中以画与诗的创作为例将其与形式上的丑加以区分:他认为“画(指造型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其最高原则在于描绘物体美,它应该避免丑,因为丑令人不快,会产生最坏的效果,诗(指文学)是一种时间艺术和借助词语唤醒人们想象的语言艺术”
[28]。
由此可见,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可以描写丑并在现实丑与艺术美之间实现转化的,它“可以利用丑作为一种组成因素,去产生和加强某种混合的情感”
[29]。
艺术上的丑,在文学艺术中,可以具有普遍的审美价值。
(二)南派小说化丑为美的实践1、对“丑”
的本质进行高度概括南派小说善写神怪异兽,但与传统神魔小说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异兽鬼怪并未被赋予人的样貌及性情,不通人言,没有神智,虽形态、名称各异,却不与人物发生长久交集。
它们是“惊险”
与“恐怖”
的具象化,只在阴冷压抑的氛围中出现,譬如墓室、甬道、山洞与水底,以致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条件反射逐渐形成,一旦相似的氛围与空间再次出现,就情不自禁地陷入紧张谨慎的情绪状态,在阅读这一再创作中,倍增小说惊心动魄之感。
故而说,南派小说在描写神怪时所刻画的丑,是相对形式化、典型化了的丑,对这种丑“可怖”
的本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因此往往这些鬼怪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而更加近似于一种符号;接受者审丑时所产生的情感,也不会单纯地附着于这一形象之上,而是泛化至一类形象,甚至是一类氛围。
2、“丑”
与“美”
相伴相生盗墓这一题材从前少有人写,故而多数人对其印象仍停留在“丑本身”
,而并非“艺术上的丑”
,但南派小说另一题材——“战争”
被纳入文学作品时日已久,不妨以此切入来谈。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