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想想也是,如果张居正一开始就表现出不想回乡丁忧,那他的品德就会因此被彻底否定。
如果是宫里要他夺情,他只是奉旨而已,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在夫子眼里,他应该抗旨才对,坚持回乡为父守孝。
而此时的张居正,也是一个人静静坐在书房里,他没有守在灵堂,而是让自己儿子在那边。
经过这一天时间,他已经把要回乡丁忧的消息放出去了,来的官员不少,张居正在他们祭拜过后,都是拉着他们嘱咐一番。
自然,这些话都是奔着他离开朝堂后,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他已然掀起的大明政治改革。
在大家面前表现出他离开后的担忧,导致半途而废。
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反对的人太多,考成法推出,就在官场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次福建清丈之事,虽然反对的言论小了许多,但是大家心知肚明,不过是敢怒不敢言。
有了刘台之事玉珠在前,谁还在挠虎须。
所以,他只有表现出对新政的担心,才是人之常情,才是合情合理的。
做了这么多,张居正其实最担心的还是根本,那就是宫里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太后和皇帝到底能不能被冯保说动,选择夺情?
对此,张居正还真没有太大把握。
张居正自认为并非一个贪恋权利之人,但他也知道,进入仕途数十年,他心中的理想正在逐渐一件件变为现实。
可突然到来的父丧消息,很可能直接打乱他的布置,让此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实际上,知道冯保到来前,张居正自己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但是,冯保的到来,却带来了李太后提醒他当初的约定,那就是后宫需要他稳住朝局,相应的,也会保证他的地位稳固。
当初,张居正和冯保联合针对高拱,看似只是他们三方势力之间的博弈,但实际上在高拱不知道的背后,李太后为了儿子,小皇帝朱翊钧能够稳稳守住权利,也参与其中。
虽然,张居正那时候并没有提到要进行所谓的政治改革,但是李太后和冯保,却明确他将成为大明内阁的首辅,并将保证他地位的稳固。
而相应的,张居正要保证冯保在朝堂上的利益,要保证朝堂稳定,待小皇帝长大后顺利接掌权利。
他们之间形成的,秘密的权利核心是把魏广德等内阁阁臣排除在外的。
张居正很多时候看似是对魏广德的妥协,其实不过是为了做给朝堂诸公们看的。
他张居正,首辅的权利,也是被次辅魏广德制约的,并不能一言而决。
否则,他的行为很容易被朝臣批上“独断专行”
的罪名,联合起来反对他。
所以,现在就需要看冯保和李太后到底怎么看待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如果李太后还需要他稳定朝局,那么就会“夺情”
,继续保证他大明内阁首辅的地位。
而如果李太后觉得魏广德等其他阁臣也能做到,并不是必须他张居正来做,那这次很可能就不会“夺情”
,会让他交出权利。
实际上,已经深谙政治之道的张居正很清楚,想要保证小皇帝皇权稳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换掉他,让其他人接替他首辅之位。
这样,再等上几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就到了亲政的年纪,新的首辅在任上不过几年时间,根本达不到全球的,只手遮天的程度。
这样,皇权才能真正落到小皇帝手里。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