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目前萧国实行荐举制,包括两种:一是征辟,自上而下,层层召用,国君征召高级官员,州郡辟除掾属佐吏;二是察举,自下而上,层层推举。
根据被考察者的德行和才能,中正官将其品评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
这份人才名单由小中正上报给大中正,大中正再上报给司徒核定,交给吏部尚书选用。
于是高元之提出了科举制,通过公开考试来选拔官吏,就连她那个时代都还在用演变后的考试制度,足见科举制旺盛的生命力。
她将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制科就是特科,由太后国君临时制定名目,下令考选。
而常科每年举行,常设的有明经和秀才两科,通过了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只是意味着取得做官的身份,仅仅是脱去平民服装,换上官服的释褐,并不能马上做官,刚开始只是授予县主簿、县尉之类的小官,然后还必须经过吏部考试,合格者才能正式授予官职,这就是铨选任用的过程。
吏部尚书掌六、七品之选,即为尚书铨,吏部侍郎二人掌八、九品之选,其中以老资格的侍郎掌中铨,新任的尚书侍郎掌东铨。
这三铨的结果也要上报中书门下,听候太后国君敕命。
更高级官员由人事部门提供人选名单,经过会推而由太后国君定夺。
中级官员由人事部门拟定,报请国君批准,为敕授。
低级官员由主管部门决定,然后人事部门备案,为咨授。
中级以上官员赴任前,太后国君还要亲自接见,为按例引见。
整个铨选过程,层级有序,礼、吏等各部各司其职,很难舞弊。
一旦发现选人不实,会受到严厉惩罚。
“进入官僚队伍后,随之而来的另一大难题,是如何让官吏们勤政爱民,高效为政。
若无得力的措施,他们轻则流于疲怠庸惰,重则堕入贪腐逆恶。
所以得制定有系统的考课和奖惩措施。
考课,就是对官员政绩进行定期考察,据其政绩实行赏罚、黜陟。
对官员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累计官吏政绩,作为其升降赏罚的依据,若连续考核为下下等级,就解除其职务,把官员的出身、年劳,以及在该职位任上的考绩、功过,转换成积分,定期升阶、转官。”
高元之心想萧国的官员你们可别怪我,我把我们那套绩效考核免费赠与你们,也是希望你们能真正地办点实事。
“磨勘叙迁的方法虽然对朋党斗争、营私舞弊有所扼制,但因主要依赖年资,真正通过课绩而被黜陟的官员并不会很多,反而容易造成官场庸懒疲浮。
依我看,应将其将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
满就是在任职期满,满三年初考、满六年再考、满九年通考。
三考综合评定,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等级。
考课等级不同,上朝时待遇也不同。
所谓考察,类似于纠察和巡察,不论任期年限,对京官京察,对外官外察,四品以上官员向太后国君亲自报告政绩,五品以下由吏部会同都察院及各衙门正官主持。”
萧翦一点就通,果然是从政的奇才。
高元之想了想说:“再给官吏们加个御史和监察两套人马吧,一套是御史,一套是谏官。
御史成为监察官员,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再赐御史大夫是开府的权力,御史工作的地方被称为御史台,其下设置的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的职务。
主管京城的官员和监察地方。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