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刘晔的话,不多,但是都在要点上。
幽州,属于边疆,和并州凉州的地位,其实相差不多。
之所以会比并凉好一点,只不过是因为幽州和冀州的距离比较近而已,冀州人害怕一旦完全失去幽州,就丢掉了北面的屏障,所以在对待幽州的态度上,没有像是对待并凉那么的无所谓。
冀州人觉得有一点幽州就可以了,所以对于辽东,乐浪一带就可有可无。
豫州一带的人却觉得幽州整个没了也无所谓,反正天塌下来,不还是有冀州人顶着么?
整个大汉中原地区的士族,因为地主阶级的兴起,导致对于边疆这种耕作困难,难以有什么高产庄禾的土地失去了兴趣,也就根本不想要对外扩张。
相反,因为边疆苦寒,生活困难,所以在封建王朝时期,一旦边疆的势力膨胀起来,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一定会在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之下,反过来侵蚀中原地带。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是华夏老祖宗就懂得的道理,可是基尼指数依旧在每个封建王朝中,疯狂上涨!
刘晔点出了这个问题。
骠骑军是在大汉的边疆,在那些被中原鄙视的地区里面成长起来,制定的策略也是偏向于那些之前被压迫的被遗忘的民众,所以就像是赵云在幽州这里救治这些受灾民众一样,很快就会得到支持和响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是……
冀州没受灾。
那些在大汉三四百年,至少在刘秀定都雒阳之后,就开始抱着手冷眼旁观边疆衰败的大小地主阶级,以及享受了士族优待盘踞官僚府衙机构之中的那些人,会愿意接受骠骑的制度?
刘晔见赵云沉默,也没有等赵云回答的意思,继续说道:『自骠骑立于关中,投骠骑之人,多寒门也。
郑公北海多辗转,水镜荆州长流离,皆不纳于中原是也。
非其不良,乃如灾中之民,得温饱足矣!
然冀豫如何?若使之失温饱,则恨也。
若欲足之,则幽并怨也。
以将军之智,自可分辨。
』
刘晔虽然说得不是很明确,也没有提炼出一个准确的表达方式,但是无疑是点出了当下关中和山东最大的一个矛盾,也就是生产体系和生产关系的迥异!
后世有人表示晋唐之时,才有士族门阀,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任何事物都有衍生发展的阶段,不能单独的截取其中一段,或者一个时间点来代表全部。
没错,晋唐时期,士族门阀确实是最强最有代表性,可是追查其根源,却是在大汉年间,尤其是在东汉时期内诞生的……
东汉时期,土地兼并出现大小地主,同时因为书籍难得,经学基本在门户内流传。
或者说是圈子也行,也就是师生关系,或者称之为师门。
大小地主阶级垄断了生产资料,禁锢了知识的传播,而治国理政,又是需要这两个方面的事物,所以也就等同于垄断了官僚官位。
在大汉时期,出现全家老小全当官,一个家族霸占一个地区,新生儿出生就算工龄领取福利等等,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随着这些士族乡绅,大小地主逐渐壮大,自然在朝堂上为本阶级代言,争取更多的利益,到了汉灵帝时期,这些人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官有官,要文化有文化,要武力有武力,还要朝廷干什么?
汉灵帝想要管,已经管不了了。
赵云显然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赵云依旧是沉默着,皱着眉头。
『骠骑之下,有荆襄之人,也有颍川之后,』刘晔缓缓的说道,『骠骑据关中之时,荆襄颍川之人,可通力合作,盖于关中而言,荆襄颍川,皆为外敌也。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