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章特稿
国新社实习的选拔无需笔试面试,仅仅是给一个主题,所有报名的学生自行根据主题采访和撰写稿件。
今年的主题是:消失的村庄。
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老题材」了。
伴随着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无数村庄「名存实亡」——年轻一代外出打工,孩子们也进入城市上学,最终村庄里只剩下风烛残年的老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也跟着消亡。
太多的记者报道过类似的事件,切入口五花八门,有聚焦扶贫攻坚的,也有着眼于乡村学校的,甚至还有剑走偏锋的环保题材。
时鸢拿到这个主题时,确实斟酌了很久。
想把旧题材写出新意并不容易,因为前辈们已经把这篇土壤的养分几乎都汲取了个干净。
可能国新社的老师就是想选拔出能在贫瘠的土壤中开出花的人。
时鸢最终决定了她的体裁:特稿。
新闻特稿在国内是非常小众的体裁。
用文学的手法来书写重大的新闻事件,是特稿的典型特征。
这一体裁在全球范围内最知名的奖项,当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特稿写作奖。
而在国内,它还有一个新的名字——非虚构写作。
咖啡厅里,时鸢解释给俞枫晚听:「这么说吧,你写一篇小说,描写今日天朗气清、碧空如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在一篇特稿里,你必须要有充足的证据去证明当日是个好天气。
所以呢,特稿同时象征着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
」
俞枫晚点点头:「所以,你想怎么写?」
「用一个小众的体裁,同时聚焦在不知名的人身上。
大家都喜欢宏大叙事,但我只想写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时鸢道。
时鸢找到的那个村子在云南藏区。
很多人对云南藏区的印象是香格里拉。
就像是武陵人寻觅到的桃花源,亚瑟王传说中的阿瓦隆,香格里拉在《消失的地平线》中是一片不存在的秘境,是人类最后的净土。
现在的「香格里拉市」实际上是由「迪庆」改名而来。
而迪庆藏区确实存在一片曾经连地图上都找不到的隐世之地——位于巴拉格宗大峡谷的巴拉村——千年以来与世隔绝,走旧路下山到县城要走上五天四夜。
「这个地方出一个叫『斯那定珠』的人,他想给巴拉村修一条路。
他带着山中的宝石去城市里做生意,生意越做越大,直到成为千万富翁。
但他还是惦记着那条路。
于是他开始举债给村里修路。
」时鸢道,「为了修这条路,他几乎把所有的资产都变卖掉了,中间亦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就这样坚持了整整十年,路终于修通了。
」
「再后来呢?」俞枫晚问。
「再后来,巴拉格宗大峡谷就举世闻名了。
四五天的路程变成了一个小时的车程,秘境的景色得以开发,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巴拉村的村民都过上了很好的生活,年收入翻了四五十倍。
」
「听上去像是一个被写烂了的故事。
」俞枫晚评价道。
「对,已经被很多人报道过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