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字作“彝”
“裔”
字,孟子谓舜东夷之人,女王西夷主人。
我朝一家,尽去汉唐以来拘忌嫌疑之陋,使者无得以此为疑。
宋翔凤与刘逢禄为中表,都是庄述祖的外甥,庄有“刘甥可师,宋甥可友”
之语。
宋翔凤通训诂名物,微言大义,得其舅真传。
戴子高的公羊春秋,学自宋翔凤,谭复堂说他“学有渊源”
,确非虚语。
至于戴子高的人品,亦可于《复堂日记》中窥见一二。
如为友于流离中访寻老母;作书劝谭,不可以子之“聪明不如我而弃之”
,可知为重义谨悫之人。
以其人品学问而论,何至于冒充为“增广生”
?且本人以为“附生、增广生皆是生员,资格上不过一间之差,又何必藉军功冒充?李慈铭所记葛藤支离,语不可解,自是道听途说,而又怀有成见之故”
。
李慈铭好名而量狭,虚荣心极重,大抵对名公巨卿,可出以“傲”
之一字,自以为得;翰苑清流则平辈论交,亦尚能虚心相处;唯有布衣或末秩微官而名重公卿,又不甚重视李慈铭者,则耿耿于怀,时思报复,对戴子高如此,对谭复堂、王壬秋亦复如此。
如同治十二年五月十日记:
谭仲修质敏好学,近人中极难得。
而心粗气浮,不能研讨。
自剽袭阳湖庄氏、武进刘氏、邵阳魏氏一二之书,遂以大言自欺欺人。
予尝谓仲修累于杭人习气也。
按:谭复堂本不以经学名家,所长在词章;论人而没其所长,即显失公平。
《复堂词》与庄中白的《蒿庵词》,在行家眼中,评价极高。
如吴梅著《词学通论》论庄、谭词云:
中白与谭复堂并称,其词穷极高妙,为道咸间第一作手。
平生论词宗旨,见于复堂词序,其言云:“夫义可相附,义即不深;喻可专指,喻即不广。
托志房帷,眷怀身世,温韦以下,有迹可寻;然而自宋及今,凡九百载,少游、美成而外,合者鲜矣!
……或用意太深,义为辞掩,虽多比兴之旨,未发缥缈之音,近世作者,竹垞撷其华,而未芟其芜;茗柯溯其源,而未觅其委……
“自古词章,皆关比兴,斯义不明,体制遂舛;狂呼叫嚣,以为慷慨,矫其弊者,流为平庸,风诗之义,亦云渺矣。”
先生此论,实具冠古之识,非大言欺人也,其词深得比兴之致……天长地久之情,海枯石烂之恨,不难得其缠绵沉著,而难得温厚和平耳,胡先生之词,确自皋文、保绪中出,而更发挥光大之也。
常州词派创于张惠言(皋文),光大于周济(保绪),张崇比兴,周重寄托,庄中白两得之,而常州词派遂益为世所重。
复堂之词,论词者亦归于常州词派,如朱彊邨题庄、谭二集云:“皋文说,沆瀣得庄、谭。”
汪中著《清词金荃》直谓“两人者,皆常州之美者也”
。
唯吴梅别具慧眼,谓复堂词为浙派之变。
其论如此:
仲修词取径甚高,源委深达,窥其胸中眼中,非独不屑为陈、朱,抑且上溯唐五代,此浙词之变也,仲修之言曰:“南宋词敝,琐屑饾饤,朱、厉二家,学之者流为寒乞;枚庵高朗,频伽清疏,浙词为之一变。”
余谓吴、郭二子,不足当此语,变浙词者,复堂也!
其《蝶恋花》六章,美人香草,寓意甚远。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