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推恩不惟令天下之人轻朝廷之赏,亦使天下之人误臣之心,伏愿陛下熟思之。”
将第一封辞让的奏表送上去后,董璜就带着大军再次慢悠悠的踏上了回程的路途。
当大军赶到洛阳时,第二次的封赏诏书也下来了,刘协在诏书中将董璜从抗击凉州叛军时开始,所立的所有功勋全部详细的叙述了一遍,在最后再次重申了对董璜的封赏,并在最后郑重的表示:相国,这些封赏你都是当的起的,你就不要推辞了!
董璜依旧上表推辞,表示这些都是自己这个大汉忠臣应该做的,是自己的分内之事,这些就这些微末功劳实在当不起这么重的封赏,陛下你就不要再说了,我是不会接受的!
再次将辞让的奏表呈上去后,董璜就又在洛阳休整了几天时候,给自己麾下的亲信们一些准备的时间。
因为长安离洛阳已经很近了,因此刘协的第三次封赏诏书很快就下来了,这一次刘协再次在诏书中将董璜一顿赞扬,除了夸耀他的功勋外,也开始称赞董璜的品德,并一再表示自己认为董相国完全当的起这样的封赏,希望董相国不要再推辞了。
这一次董璜亲自赶到了长安,向刘协再次上书推辞,以自己的声望不足,才德浅薄为由进行推辞,而早就得到了贾诩等人暗示的众多将校大臣,见到时机已经成熟此刻也纷纷站了出来表态,开始劝董璜接受天子的封赏。
驻扎在各地不能赶到长安的大臣和将领们,此刻也开始向朝廷上书请求对相国进行赏赐并写信劝进了。
在这样持续了五六天的时间后,天子想要封董相国为晋公,并加九锡的消息也在关中尤其是长安一带传播开来,城中的百姓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百姓对此议论纷纷,都认为凭借相国的功劳完全当的起这样的封赏,这些百姓和关东的世家不一样,他们能过上衣食无忧、有房有田的好日子都是因为董璜推行落实的各种制度,百姓都是很质朴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拥护谁,天子?那是谁啊?不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就连关中和益州的世家大族们也纷纷表态支持,他们是跟谁混的还是知道的,想要保障自己现在的利益,不让关东的手下败将有翻身的可能,那就只能让相国改天换地!
将一切变成定局!
而这时候,在李儒等人的催促下,早就受不了的刘协第四次下达了封赏的诏书,告诉董璜封赏相国你是人心所向,论功勋自从大汉开国以来就没有能比得上你的;而品德方面从你数次辞让封赏和一直以来宽厚待民,勤于国事的表现也能看的出来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名望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对于大汉而言相国你就是伊尹、周公、太公那样的人啊!
请你千万不要再推辞了!
刘协是真的受够了,演这种戏让他感到恶心,只想让董璜早点接受封赏,让这一切能快点结束。
收到了第四封诏书后,董璜在贾诩、李儒、刘巴、王邑,董旻、徐晃、李傕等文臣将校的劝谏下终于放弃了再次辞让,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天子刘协的好意。
兴平七年(200年)十月,董璜在数次辞让后,正式进位为晋公,位在诸侯王之上,以河东、弘农、河内、上党、太原、西河、雁门、魏郡、赵国、冯翊十郡国之地为晋国,定都晋阳,建社稷宗庙。
晋国官制一如汉初诸侯王之制,置太傅、丞相、尚书、侍中、六卿、将军等百官,又受九锡之礼。
依旧领相国,并州牧,假黄钺,承制封拜,加总百揆、都督凉、并、司、益、幽、冀、青、徐、兖、豫十州军事。
同时封其妻蔡氏为济阳君,食邑万户,以长子董皓为晋国世子,荫其诸子为列侯,皆食邑五千户。
至此,董璜携大胜之威完成了从臣子到君主最关键的一步转变。
而接下来,就是要封赏功臣建立晋国的官僚体系了,一旦这一步也完成了,那之后的一切也就都成定局了。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