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3章
大齐对教化蛮夷这事儿还是很有热情的,甭管你是周围的蛮夷还是海外蛮夷,只要你心慕王化,那大齐就乐意帮助蛮夷脱离野蛮状态,让他们知晓礼义廉耻。
武将们对此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又不是让他们去蛮夷之地,文人爱干嘛就干嘛,也省得以后又哔哔他们这帮粗人不教而诛。
萧景曜也对这事儿乐见其成。
搁萧景曜上辈子,多少华夏学生被英语折磨得要死要活的,要是这一把稳住了大齐在世界上啊得地位,又有在海外各国设立的教化馆不断弘扬华夏文化,指不定到了后世,就是全世界都要学汉语,给后世学子们减轻了多少负担啊。
海外之地对大齐来说也是新的机遇,前所未有的格局已经出现,大齐能不能一举夺得世界霸主的地位,就看他们这一代的君臣如何玩转这一局世界政治,给继任者留下一个好的开局。
也正因为如此,朝廷对这一次前去海外教化馆的教谕们都进行了严格的审查,有想混日子,或者品行不佳会败坏大齐形象的,都被否决,选的都是有理想有干劲儿的儒生,更多的是崇古的儒生。
众所周知,一开始的儒生,战斗力可都是杠杠的,能辩又能打,要不怎么周游列国呢?
这样的一批儒生去了海外,萧景曜都无法猜到他们会给海外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反正对大齐有利就行。
永嘉帝又和萧景曜分享了一下来自西北百姓的快乐。
这回土豆可是在西北立下了大功。
西北多山,缺水,这样的地理环境,就注定那边很难种出大量的粮食,耕地面积不够,又缺水,别说和江南那样的鱼米之乡相比,就算是现在被朝廷认为是流放之地的岭南那一带,耕地怕事都比西北那一带多。
土豆耐寒耐旱,相比起其他主粮来说没那么娇气,土壤不那么肥沃的情况下也能长得不错。
现在西北那边的总督纷纷写折子进京歌功颂德,说西北百姓终于能免于饿死之忧,西北的驻军屯田,也种了不少土豆,可以用来做军粮。
萧景曜想起来,上辈子,西北那边的一些大山深处的贫困人家,几乎也是家家户户种土豆。
萧景曜建的慈善基金也资助过许多来自西北地区的贫困学子,据基金会的消息,他们去实地考察的时候,去这些学子的家里,多的是土豆。
可见土豆在西北地区人民餐桌上的地位。
这么一想,来自西北几位总督的折子也就不意外了。
西北苦寒之地,百姓生活不易,驻守在那边的士兵也不容易,萧景曜再次提议,“西北苦寒之地,民生多艰,陛下若是心疼他们,不如再多免去他们几年的新粮食的税收。”
当初商议好的,土豆玉米红薯这些新粮食,前十年不收百姓的税,等到百姓摸清了它们的习性,知道怎么种植,怎么给它们防治虫害的时候,再收税,更能让百姓感念朝廷的恩德。
反正现在朝廷也不缺钱,永嘉帝当即就同意了这事儿,还十分感慨,“那可是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也曾经繁华过,后来王朝变迁,西北那一块地丢了收,收了又丢,丢了再收。
太祖当年收复那边,也费了许多心思。
只是那边贫苦,又时常受胡人骚扰,朝廷每年安抚百姓都要花上许多银钱。
这竟然让一些人怨声载道,说不如放弃那块地,真是岂有此理!”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