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4章 杜荀鹤(第3页)

(二)历史评价后世对杜荀鹤评价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他与朱温的交往备受争议。

杜荀鹤为求仕途,向朱温献诗,被认为是谄媚侍奉篡权逆贼,人品受到质疑。

其二,他的诗被一些评论家认为鄙俚近俗、浅易,缺乏深度和艺术价值。

然而,杜荀鹤在文学史上仍有一定的地位。

他的部分作品反映了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如《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他的诗歌语言清新通俗,爽健有力,突破了同时代华靡诗风,具有创新精神。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荀鹤体,足见他的诗风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杜荀鹤在文学史上的争议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学审美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一些人看来,他的诗品庸下,人品可鄙;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是一位有才华、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

无论如何,杜荀鹤的诗歌为我们了解唐末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应被完全否定。

四、代表作品赏析(一)《小松》《小松》一诗借松写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立意深远,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诗中描写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小松在深草中顽强生长,起初不被人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生长状态正如同诗人自己,出身寒微却才华横溢,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渴望被世人认可。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以及对世俗之人不能识别英雄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在晚唐那个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有才华的人往往被埋没,就像小松在深草中无人问津。

但是诗人坚信,只要坚持奋斗,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终有一天会像小松一样高耸入云,被人们所赞赏和推崇。

这首诗通过小松的成长经历,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坎坷遭遇和不屈精神,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

(二)《题弟侄书堂》《《题弟侄书堂》一诗,以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颂扬了侄子在烽火连天、世事纷扰的战乱时期,仍能保持一颗不为外物所动、矢志不渝追求学问的崇高精神。

开篇“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不仅是对侄子个人品质的高度概括,更是对逆境中坚持理想、固守本心的普遍颂歌。

它启示我们,真正的学识与修养,不在于物质的丰饶或环境的安逸,而在于内心的富足与坚韧,即便世界动荡不安,也要保持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让心灵在纷扰中寻得一片净土。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这两句诗将侄子的形象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更显其不凡。

在硝烟弥漫、家园不保的艰难时刻,侄子非但没有被恐惧与绝望吞噬,反而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礼乐文化的海洋中遨游,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不灭,希望永存”

的深刻内涵。

他的行为,如同暗夜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家族乃至时代的希望之路。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此句以景寓情,将书堂内外的自然景致与侄子的学习场景巧妙融合。

窗外竹影婆娑,随风轻摇,为静谧的书房增添了几分生动与雅致;远处野泉潺潺,其声悠扬,仿佛也融入了砚池之中,与侄子的笔墨共舞。

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超脱尘嚣、宁静致远的学习氛围,也暗含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进一步凸显了侄子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心灵宁静、专注学习的可贵品质。

末句“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热门小说推荐
官途: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路红途

官路红途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直上青云

直上青云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千里宦途

千里宦途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